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鞍山市合同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1 16:44:04  浏览:881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鞍山市合同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辽宁省鞍山市人民政府


鞍山市合同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2002年11月11日鞍山市人民政府第11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03年2月25日鞍山市人民政府令第135号公布)


第一条 为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保障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交易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辽宁省合同监督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在我市行政区域内彼此订立或者履行的合同。
第三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法律、法规以及本办法的规定,对利用合同危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负责监督处理。
建设、土地、科技、外贸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做好合同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建立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指导企业开展“守合同、重信用”活动,向社会提供企业合同信用服务,披露企业不良信用行为。
第五条 当事人订立合同,提倡使用国家和省已发布的合同示范文本。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制订、印制、发放合同示范文本。
第六条 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格式条款不得含有下列内容:
(一)免除或者限制格式条款提供方依法应承担的合同义务;
(二)免除或者限制格式条款提供方因可能产生的违约行为而应承担的违约责任;
(三)免除或者限制格式条款提供方可能造成对方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而承担的法律责任;
(四)免除或者限制格式条款提供方对其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应负的保证或者保修责任;
(五)缩短产品的法定保证期限;
(六)规定格式条款提供方可以任意变更或者解除合同,延尽或者停止合同的履行;
(七)规定对方当事人需经格式条款提供方或者其代理人同意方可行使合同权利;
(八)排除或者限制对方当事人依法变更或者解除合同的权利;
(九)规定对方当事人支付或者取得的违约金、损害赔偿金明显超过或者低于合同数额的;
(十)规定只有格式条款提供方有权对合同进行解释;
(十一)其他免除格式条款提供方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内容。
第七条 本办法所称格式条款,是指合同一方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
下列合同为格式条款合同:
(一)全部条款印刷于文本的合同;
(二)含有部分格式条款的合同。
符合格式条款特征且符合要约要求的商业广告、公告、规则、须知、凭证、单据、通知、声明、票证、购物券、优惠卡、店堂告示等,视为格式条款合同。
第八条 格式条款含有免除或者限制自身责任内容的,提供方应采用醒目方式标明,并在合同订立前提供请对方注意,按对方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
第九条 当事人订立合同按规定应使用合同专用章的,必须使用合同专用章。刻制合同专用章须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并持有关批准证件到公安部门办理刻印手续后,方可刻制。
第十条 当事人订立动产抵押合同,依法应当办理动产抵押物登记的,必须按规定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办理抵押物登记。
抵押物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注销的,当事人应当到登记机关办理变更、注销登记。当事人不得提交虚假证明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骗手段,骗取抵押物登记。
第十一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招标投标、政府采购、拍卖等活动中订立或者履行合同的违法行为进行监督处理。
第十二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对合同争议进行行政调解,调解终结后,应当制作行政调解终结书。
第十三条 禁止下列危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一)利用失效的营业执照、资质证书、经营许可证等订立合同;
(二)伪造合同;
(三)俺盖财产抵押事实,虚构货源、购销渠道订立合同;
(四)利用合同销售假冒伪劣、数量不足的商品;
(五)订立假合同或者非技术合同,套取国家优惠政策;
(六)利用合同非法转移国有资产或者低价转让国有资产;
(七)利用联建、联营、合作等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八)利用租赁合同造成国有资产收益流失;
(九)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十)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为他人实施本办法第十三条所列的违法行为提供证明、营业执照、印章、帐户、凭证以及其他便利条件。
第十五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查处利用合同进行的违法行为,有权行使下列职权:
(一)对当事人的经营场所或者涉嫌违法物品存放的场所实施现场检查时,根据情况可以先行登记、抽样取证或者责令暂停销售;
(二)查阅、复制或者依法暂扣当事人与违法合同行为有关的合同、发票、帐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三)检查中有根据认为当事人利用合同危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根据情况可以对涉及违法的物品予以封存或者扣押。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使前款规定的职权时,当事人应当予以协助和配合,不得拒绝、阻挠。
第十六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对利用合同危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所取得的财产,依法予以没收或者责令返还给相关当事人。
第十七条 对违反本办法第五条第二款、第十三条、第十四条规定的行为,法律、法规、规章有规定有,依其规定处罚。法律、法规、规章尚未作出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退回所骗财物,并视情节轻重,处以违法所得额3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3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1000元以上的2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十五日内改正,逾期拒不改正的,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条规定,未办理抵押物变更、注销登记事项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十日内办理,逾期未办理的,处以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3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条 违反本办法的行为,涉及建设、土地、科技、外贸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管理权限的,由上述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予以处罚。
第二十一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对违反本办法规定,涉嫌构成犯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必须依据有关规定移送司法机关。
第二十二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二十三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合同监督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2003年4月1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新余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新余市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管理办法的通知

江西省新余市人民政府


新余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新余市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管理办法的通知

余府发〔2008〕40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新余市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管理办法》已经2008年10月27日市七届人民政府第2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遵照执行。
推广使用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不仅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而且可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施工速度,保证工程质量,减少建筑噪音,改善市容市貌。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按照各自职责,加强监督管理,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共同推进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工作。




二○○八年十一月二日

新余市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快发展散装水泥和推广应用预拌混凝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江西省促进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发展条例》,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水泥、水泥制品和预拌混凝土的生产、经营、运输、使用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散装水泥,是指不用包装,直接通过专用设备出厂、运输、储存和使用的水泥。
本办法所称预拌混凝土,是指由水泥、集料、水以及根据需要掺入的外加剂和掺合料等按一定比例,经集中计量拌制通过专用运输工具运至使用地点的混凝土拌合物。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发展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促进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发展。
对在发展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应当给予表彰、奖励。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的管理工作,其所属的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管理机构负责日常具体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物价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的质量、计量、价格的监督管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建设、规划、交通、公安、环境保护、财政和审计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共同做好发展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的有关工作。
第五条 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水泥生产企业(包括水泥粉磨站,下同),应当按照散装水泥发放能力不低于总生产能力70%的标准进行设计和同步建设,并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现有水泥生产企业散装水泥发放能力未达到总生产能力70%的,应当采取措施逐步达到。
第六条 水泥、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取得相应资质,依法加强质量、计量的管理,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保证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未按规定取得建筑企业资质和未纳入同级建设主管部门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不得向市场供应预拌混凝土。
水泥、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应当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向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管理机构报送统计报表。
  第七条 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和水泥制品生产企业,应当使用散装水泥。
第八条 市城市规划区内的工程建设项目,应当使用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禁止使用袋装水泥和现场搅拌混凝土。
县城区内的工程建设项目,应当使用散装水泥,由本级人民政府规定城区内的工程建设项目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并制定相关管理规定。
开发区、工业园区内的工程建设项目,应当使用散装水泥和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
大中型交通、能源、水利、港口等工程建设项目,应当使用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
  第九条 本办法应当使用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的水泥制品生产企业和工程建设项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使用袋装水泥或者在现场搅拌混凝土:
  ㈠需要使用特种类型水泥的;
㈡施工现场50公里以内没有散装水泥供应的或者30公里以内没有预拌混凝土供应的;
㈢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运输工具无法到达作业现场的;
㈣水泥使用总量不超过30吨的;
㈤工程建设项目混凝土累计使用总量在500立方米以下或者一次性使用混凝土量在50立方米以下的。
  第十条 本办法规定应当使用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的工程建设项目,其建设、设计和施工单位在编制概算、预算和上报计划时,应当按照使用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的要求编制。
  前款所指工程建设项目实行招标投标的,建设单位应当将使用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的要求列入招标文件。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规划、建设和环保等有关部门根据城乡发展规划、预拌混凝土需求量以及道路运输负荷等实际情况,按照布局合理、保护环境的原则,编制并公布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布点方案。设立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应当符合预拌混凝土搅拌站的布点方案,并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本市行政区域内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产品目录由市人民政府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报省人民政府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公布。
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违反前两款规定的,不得向市场供应预拌混凝土。
第十二条 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供应企业应加强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运输车辆的管理,确保行车安全,运输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应严格遵守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规定,不得沿途泄漏、抛撒。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运输车辆应当保证车身整洁卫生,冲洗车辆不得将污水直接排入下水管道和城区河道内。
第十三条 对因工程建设项目施工需要,确需进入禁止通行区域、限时通行路段的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专用运输车辆,在不影响交通安全、畅通的情况下,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准予通行。
交通稽查征费机构对预拌混凝土专用运输车辆应当减半征收养路费。专用运输车辆确需在省外运输的,应当提前到车籍所在地交通稽征部门按有关规定的最低征缴比例补交差额部分养路费。
  第十四条 鼓励水泥生产、经营企业在农村设立散装水泥销售网点,为农村建设使用散装水泥提供有效服务,提高农村散装水泥使用率。
第十五条 经国务院批准征收的散装水泥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发展散装水泥或者预拌混凝土事业,其征收范围、标准和办法按照国家和省人民政府的规定执行。
专项资金由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管理机构负责征收,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管理机构可以依法委托其他单位代征。征收专项资金应当统一使用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印制的政府性基金专用票据。
第十六条 水泥生产企业销售袋装水泥,水泥制品生产企业或者工程建设项目使用袋装水泥,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政府的规定缴纳专项资金。
水泥、水泥制品生产企业缴纳的专项资金,由市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管理机构征收。
水泥、水泥制品生产企业缴纳的专项资金,在管理费用中列支;工程建设单位缴纳的专项资金,计入建筑安装工程成本。
第十七条 专项资金全额缴入国库,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专项资金使用范围包括:
  ㈠经市投资主管部门批准建设的新建、扩建和改建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专用设施的补助;
  ㈡购置和维修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专用设备的补助;
  ㈢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建设项目贷款贴息;
  ㈣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科研、新技术开发、示范与推广;
  ㈤发展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宣传与奖励;
  ㈥代征手续费;
㈦经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批准,并与发展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有关的其他开支。
第十八条 专项资金用于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设施、设备建设或者改造项目的,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㈠由使用单位提出书面申请及项目建设可行性报告;
㈡由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管理机构组织专家组对项目可行性报告进行审查;
  ㈢经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管理机构审核后,报本级财政部门审批,纳入专项资金年度预算;
  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根据专项资金年度预算拨付项目资金。
第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水泥制品生产企业应当使用散装水泥而未使用的,由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改正,并可按每立方米混凝土处以100元罚款,或者每吨袋装水泥处以300元罚款。
第二十条 违反本办法,工程建设项目应当使用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而未使用的,由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对建设单位按每立方米混凝土处以100元罚款,或者按每吨袋装水泥处以300元罚款。但责任属于施工单位的,对施工单位进行处罚。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未及时足额缴纳专项资金的,由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管理机构作出限期补缴的行政处理决定,并从滞纳之日起,按日加收未缴部分0.5‰的滞纳金。对拒不补缴的,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管理机构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第一款关于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布点方案规定的,由市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管理机构,以及其他有关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行政监察机关责令改正,给予通报批评,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㈠违反本办法的规定,批准企业新建、扩建和改建的;
㈡擅自改变专项资金征收范围、标准和办法或者挤占、截留、挪用、私分专项资金和罚款的;
㈢不征收专项资金的;
㈣征收专项资金和罚款不按规定使用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统一票据的。
第二十四条 在市政府规定禁止现场搅拌砂浆的区域内,预拌砂浆的管理按照本办法有关预拌混凝土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8年12月1日起施行。新余市人民政府2001年3月12日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散装水泥发展的通知》(余府发〔2001〕8号)和2007年5月26日印发的《新余市预拌混凝土管理规定》(余府发〔2007〕17号)同时废止。

商洛市县域工业集中区考核办法

陕西省商洛市人民政府


商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商洛市县域工业集中区考核办法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商丹园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事业机构:
《商洛市县域工业集中区考核办法》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五月十六日



商洛市县域工业集中区考核办法

为了进一步加快我市县域工业集中区发展,加速工业化进程,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园区发展的指导意见》等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一条 考核对象
列入省级重点建设的县域工业集中区。
第二条 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包括县域工业集中区发展规模、经营效益、循环经济、组织管理、产业规划、政策措施、统计评价体系建设等。
(一)定量指标
1、发展规模:入区企业数、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及增长率。
2、经营效益:上缴税金、规模以上企业数、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额、单位土地投资强度、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
3、循环经济:循环经济体系建设、资源综合利用及节能减排、环境保护。
(二)定性指标
主要包括:组织管理、产业规划、政策措施、统计评价体系建设。
第三条 考核程序
(一)确定目标。每年年初,市工信局按照市政府下达的工作任务,结合各县区县域工业集中区上年度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提出具体的年度工作目标,经市政府审定后与各县区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
(二)实地考核。次年1月,各县区政府和县域工业集中区向市工信局书面报送各项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由市工信局会同有关部门组成考核组进行实地考核,考核结果上报市政府审定。
第四条 评分办法
实行百分制考核。考核的主要指标以市工信局和市统计局核定的数据为准。
(一)量化考核指标(标准分值85分)
入区企业数、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及增长率每项5分,上缴税金、规模以上企业数、单位土地投资强度、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循环经济每项10分,工业增加值8分,固定资产投资额7分。对于量化考核指标,未完成目标任务80%的,该项不得分;完成目标任务80%以上的,按比例计算该项分值,加分不超过该项分值的20%。
(二)定性考核指标(标准分值15分)
1、组织领导机构健全,管理运行规范有序,体制机制有所创新,如成立开发投资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等。(4分)
2、县域工业集中区制定了总体规划和专业规划,开发建设符合中、省、市产业规划的要求。(4分)
3、制定了加快工业集中区发展的措施,包括出台了招商引资政策、财税融资政策、土地收储政策等,土地收储能够满足集中区项目建设的需要。(4分)
4、统计评价体系健全,按时向市工信局、市统计局报送工作总结及报表。(3分)
定性指标考核实行扣分制,完成任务好的得满分,完成任务较差的扣除相应分值。
(三)否决指标
县域工业集中区企业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或较大环境污染事故,以及发生其他一票否决情形的,取消企业所在县域工业集中区当年评选优秀和良好的资格。
(四)加分条件
1、工业集中区获得省部级以上表彰奖励的加5分;获得市级党委、政府和省级部门表彰奖励的加3分;
2、招商引资有重大突破的加2-3分;
3、区内企业获得省级和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的每项加1分。
第五条 考核奖励
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和较差四个等次,优秀、良好名额分别按纳入考核的工业集中区总数的30%确定。考核为优秀等次的,市政府奖励工业集中区150万元,并优先安排企业用地和项目;考核为良好等次的,市政府奖励工业集中区50万元;考核为较差等次的,市政府予以通报批评。奖励资金从市上工业发展资金中支出。
第六条 指标管理
县域工业集中区考核指标体系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年初,由市工信局根据国家政策变化和实际情况,提出具体考核指标的调整意见,制定考核工作方案,经市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七条 实施时效
本办法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附:商洛市县域工业集中区考核指标评分表.doc